春风拂面,万物竞发。随着全国多地进入赏花黄金期,各地正以"花"为媒,通过"赏花+"模式延伸产业链,将"春日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赏花+"矩阵激发消费活力
在江苏南京,鸡鸣寺路樱花与古刹相映成趣,文旅部门推出汉服巡游、诗词灯会等主题活动,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45%。江西婺源万亩油菜花海创新推出"梯田花海摄影赛",配套农家乐、茶文化体验馆,带动农户日均增收超800元。山东菏泽国际牡丹节引入AR虚拟合影、牡丹精油手作工坊,单日最高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
科技赋能延长"花期经济
为破解"花期短、同质化"难题,多地运用技术手段延伸产业链。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搭建智慧云仓,通过冷链物流实现48小时鲜花直达全国300城,一季度交易额同比激增62%。浙江杭州运用温室调控技术打造四季花海,搭配沉浸式光影秀,成功将"春日限定"升级为"全年可期"业态。
**政策护航培育产业生态**
农业农村部近期印发《"花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对20个重点花卉产区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各地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花卉贷""民宿升级贷"等产品,河南洛阳已发放专项贷款3.2亿元支持牡丹深加工企业。京东、抖音等平台开设"云上花市"专区,助力花农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178%。
专家建言可持续发展
"花经济要实现从‘颜值变现’到‘价值共生’的跨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为民指出,各地需建立差异化定位,加强花卉育种、保鲜技术研发,同时完善餐饮住宿、交通接驳等配套服务,让"美丽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全国重点花卉旅游区综合收入已突破280亿元,带动就业岗位超35万个。这场以花为契机的春日经济盛宴,正催生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