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不少同学发现,学校里的“含AI量”显著提升。人工智能已融入学校教学全链条,从课前预习、课堂上的融媒体展示,到课后作业设计,处处都有AI的“教学思路”。
对人类教师而言,AI已成为得力“同事”。它能协助设计教案、辅助阅卷、分析学生成绩数据等,不仅能将人工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完成的工作在几十秒内搞定,还能避免人工写作和计算的错误。
- 在中小学课堂上,AI帮你“学得会”
- 在大学校园里,AI帮你做科研
- 在“成年人的兴趣班”的夜校课堂上,AI还能帮你挣得多
人工智能如何成为教学得力助手
赋能教育提质升级?
多学科引入人工智能教学
提升学习兴趣 提高工作效率
在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太白街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郭雅丽正在用AI生成的视频给学生讲解七言绝句《三衢道中》。学生刘璐闻说,生动有趣的教学视频让她一下领会了诗歌的意境。
AI进校园,首先刷新的是教学体验。除了课件,学生可以通过智慧黑板与AI互动,完成实时问答和练习,耳目一新;对于教师郭雅丽,向往已久的上课方式也成为现实,比如,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动态调整教学难度。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太白街小学教师 郭雅丽:在AI普及之后,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了。课前的准备也是更加的便利,它还可以从深度和广度同时出发,去挖掘这个课程的资源、课程的重点,和老师共同进步,相互配合。
- 人工智能当然不是语文、数学课的专利。
太原市小店区滨河东路小学教学工作负责人 赵江:我们学校的一位音乐老师生成的歌曲,它可以在短时间内用不同的风格去演唱,民族的,美声的,流行的,穿梭在树林当中的,或者在美妙的夜空当中的,不同的风格马上就会生成,提升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学习兴趣。
赵江介绍,眼下,人工智能已经参与到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设计和学生成绩分析等各个环节中。
赵江:我们学校上学期搞的主题征文活动当中,一千多份孩子们投入的稿件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使用了批阅系统,原来几天工作的量,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工作效率。
多所高校运用人工智能
为师生提供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
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答题”。浙江大学深度融合智能体“浙大先生”日前正式发布,为教学、科研、生活等场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张紫徽介绍,“浙大先生”智能体广场接入了AI科学家、教务问答、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应用体,这里的AI应用不只有文字对话与答复,更有AI生图、AI视频、音乐工坊等多种玩法。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 张紫徽:“浙大先生”就是一个你可以认为是一个智能体开发的平台,我们是基于这个平台来孵化一些智能体,比如说“AI科学家”,它上面有很多这种训练好的科研的数据、论文等等文献,在科研这块的一些帮助。
目前,“浙大先生”的智能体开发者中心,已有师生们开发的3000多个智能体。在“学在浙大”板块,AI课前备课协作、课程知识图谱、AI课中互动问答、AI课后自动批改、Al助教即时解答等功能,为师生提供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
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水贝社区夜校,老师正在讲解如何应用AI来生成演示文稿。
深圳水贝是我国最大的黄金珠宝首饰企业集聚地,夜校紧扣这一产业特色,将AI技术与传统珠宝设计相结合,学员借助AI工具能快速生成新颖的设计草图、进行精准的宝石镶嵌模拟等。此外,AI短视频剪辑、AI互联网营销等课程也备受学员欢迎。
夜校副校长 陈白瑜:希望AI课程的普及也能够从水贝夜校,从罗湖珠宝产业带也扩展到深圳。我们也是希望更多应用到这方面的一些工具上来,让AI赋能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