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质开口”,这是“让汽车说话”的延伸。
上世纪末,在与美国汽车媒体交流时,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要让汽车说活,而不是主观评价”这句话。后来就萌生了在国内流行的汽车年度质量评测排行榜。所不同的是,美国一些评测方既是媒体,也是颇具专业水准的评测机构,类似于《财富》的排行榜。这种权威,很难质疑,不受制约,以第三方的标准和设备,从消费者的角度在市场上抽取商品车进行评测。
这一招很厉害,提高了传媒的公正性地位。这也是“让汽车说话”的由来,成了汽车购买的权威指南。相对于营销话术而言,此举直接给力,胜过流量追逐。这是用事实说话,应了一句老话说,是马是驴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众所周知,国内汽车评测排行榜可信度不高,也有争议。原因很多,尤其近年来对评测质疑渐多,失去了公信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工厂”,眼见为实的媒体活动盛行起来。说白了就是“让品质开口”,沉浸式体验。
8月8日,广汽丰田(简称“广丰”)在沪举行“品质科技博物馆全国巡展”,地点在上海时尚地标“800秀场”。此举,旨在展示广丰造车的“作业规范”、生产标准、工艺要求、生产细节,并延伸到材料选择和供应商体系的培育。这里既有硬核科技,也有软性文化。其中,“让品质开口”,凸显“大厂段位”,全方位阐释“原生品质”,以及背后造车底蕴等,是此次巡展的重点。
严格地说,这是“汽车解密”,也是造车文化的普及,赋予产品灵魂的源头。这也是为消费者走近广丰,公众了解广丰,社会看懂广丰打开的一扇窗口,其意义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巡展,而是注入了“造车文化”,让产品“有温度”。那么,此展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就不能不回顾历史。三十余年前,即20世纪90年代,汽车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新生事物,尤其是在制造技术领域更是深不可测,有点神秘,成了外界关注的热点。
在当时,有人已敏锐地意识到,汽车私有化的脚步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面对大厂,也就是合资车企的造车技术,不是仰视就是膜拜,深层次原因是我们受制于造车标准的落后,这就有了“国产化”运动的兴起,实际上就是对标。其中被传为“神话”的就是“丰田生产方式”,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们视为“改变世界的机器”,认为这才是“造车的秘密”,超出汽车范畴,掀起一股全球的跟随热。事实证明,迄今为止,丰田是目前在世界上车卖的最多的汽车公司之一,也是赢利状况最好的一家世界级车企。其中,汽车造得好成了公开的原因。
这就是丰田的神秘。为何被堪称其“造车高手”?不论是同行,还是用户,包括研究者,丰田依然是个谜,近乎是行业内绕不开的话题。坊间流行“丰田车开不坏”,得到不少案例证实,残值率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用户在比较中的获得感,并非偶尔,而是常态,尤其是广丰凯美瑞畅销不衰近20年,素有“上下通吃”的共识,至今都是B级车的风向标就是佐证。那么,其奥妙是什么?
看了“品质科技博物馆巡展”也就一目了然,秘密就在于“有思想的造车”。即用制造保障“零不良率”,用制度保障体系“零不良率”,用理念育成(与供应商建立共同体)“零不良率”等。纵观来看,就是用思想造车,尽管这是迟到的“解密”,但核心是“造车育人”,传递“物语”。这种将思想生成科技,并转化为产品落地,看似生产方式,其实是品质文化,源自对“量产幸福”的追寻。
我想,这才是广丰举办此巡展的意义所在。环顾当下新势力造车,多数不是“贴牌车”?这就不得不引人思考,难以安枕。综合看,我们现在的造车理念又有多少新的突破或创新?在造车定义满天飞、概念随意吹的今天,我们的造车技术真的牛了,遥遥领先了吗?而在诸多汽车拆解中,为何还有不应出现的问题?是技术问题,还是诚信问题,乃至违规和不法,等等。由此,品质,以及内涵与外延并非简单,事关消费质量,涉及品牌信誉和车企形象。岂敢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