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育人方式变革、减负提质增效、规范招生秩序、师德师风建设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积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坚决整治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让孩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一是在全市77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体育场馆总面积增加到1600万平方米,三年增长近一倍。引进世界冠军等125名高水平运动员和优秀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校任教,推动实现“班班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颁奖”,全年举办48项市级以上校园体育比赛,覆盖200多万大中小学生。二是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在100所义务教育学校试点开展义务教育“每周半天计划”,单双周轮流安排半天校外课、半天阅读课,以万物为教材,把世界做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首批开发628个校外教育基地,开发校外课程569门,建成集查询、预约、点评于一体的校外教育资源平台,参与学生超3.7万名。正在推进“三个一千”行动(新建1000个校外教育基地,建设1000个资源共享的“一校一馆”,依托1000个党群服务中心建设1000个科学小屋)。
深化教育生态治理,坚决整治违反教育规律的乱象。一是以强有力举措开展小升初、初中升高中违规招生治理专项行动。建立违规“掐尖”招生学校“黑名单”,并对“黑名单”学校实施惩戒。严格规范学籍管理,未在招生系统内录取的学生不予录入学籍,非地段生不办理转学业务。二是严禁违规竞赛与招生挂钩。出台全市竞赛活动管理规范性文件,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严肃查处各类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组织承办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违规竞赛活动。严肃查处各中小学校组织参加违规竞赛活动、将竞赛结果作为入学依据等行为。三是严格执行中小学校校历。严查学校违反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校历提前开学、延迟放假,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等违规行为,维护学生假期权益。四是对标对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各类办学行为持续开展常态化督导,违规行为发现一起通报处理一起。
扎实推进“双减”,多措并举减轻师生负担。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实施方案,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晚自习,在初一、初二年级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卷考试。深化学业水平考试、期末考试命题改革,积极推行情境式、跨学科、重思维的科学命题方式,引导学校、教师教学回归课标,切实减少学生“机械刷题”。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制定学科书面作业设计指引,评选100个市级减负提质示范教研组,促进作业管理“减负提质”。巩固校外学科培训治理成果,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在全国率先开发使用教培领域“数字人民币预付式平台”,纳管资金累计达5亿元,工作经验被教育部评为“双减”典型案例。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一是实施“头雁工程”,全面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658所中小学校全部完成书记、校长分设,积极发挥书记、校长在师德师风、队伍建设方面的表率作用。二是将师德师风作为考核评价第一标准,建立师德师风“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树立师德模范典型,落实日常监督,开展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检查。三是健全教师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职员工准入查询与定期查询制度,对拟聘人员“凡进必查”,并定期查询在职教职工违法犯罪记录。